我从小就不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,小学时候因为舅舅在硅谷上班,早早就被父母送到旧金山接受西方文化熏陶,在那里的一年自由式放养可谓是打开了我free style的大门。后来回国早恋,逃课,徘徊在及格线边缘。写检查,在老师办公室被训话的事在高中都做全了。这时的调皮来自于固执地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,不愿意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。似乎每个为了在世界上活出自我的人,都有点不要的东西。楼下烤豆腐的老板号称他的佐料不要味精,同事小美号称她找男朋友不要老司机,连天桥上讨钱的老头也号称他不要一毛钱的硬币。谈文化的不要钱,做传销的不要脸,搞娱乐的不要节操,而我,年轻的时候为了活出点自我,只能不要脸不要节操的瞎折腾努力了,就像那句话说的:没有伞的孩子,只能努力奔跑。
后来大学硕士七年求学之路,辗转国贸英语教育管理三个专业。通过专八考试之余准备考研,跨校跨专业,全部从头开始,年少轻狂的我和向来严格的父亲放出狠话给我四个月,我一定考上!朝六晚十泡在图书馆,一坐就是四个月。需要承担责任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牺牲,比如牺牲了大学的安逸和任性。然而,梦想实现是再快乐不过的事,12年秋天如愿踏上了硕士漫漫求知和探索的征程,研究生阶段为了让自己充实,空闲之外因为兴趣爱好也参与过很多公共演讲的比赛和培训,在每一个对着镜子练习几十遍的夜晚,在每一个为了淡定从容演讲疯狂预演的夜晚,让我用努力体会到自己对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诠释,也让我意识到其中一个刻骨铭心的感触是:任何领域都有天赋极高的人,如果不想落到自己痛苦,别人耻笑的境地,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。
对于工作也是秉承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折腾”的原则:大学初周末兼职,做着两个小时十五元的助教工作,公交来回还要三小时,也坚持做了一年半。后来写求职信,改简历,求职workshop各种见缝插针,硕士期间也带过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汉语桥学生,也和CCTV名嘴季小军搭档过。组织过大学城英语角帮助大学生提高英文,不仅收获了成就感,也收获了很多友谊。也因为酷爱旅行,当过背包客,徒步走过藏区,也让我在硕士毕业选择了领队这样一份“花式玩”的工作,接触过来自五个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客人,了解了不同文化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处事方式,学会来宽容和接受。这个世界太大了,大到我根本看不完,并不是看了很多世界我就会快乐,而是辽阔的世界面前,一个人有多谦卑,他就有多快乐。自己也在期间走过大大小小15个国家,蹦极,滑板,雪板,赛车,跳伞和滑翔伞和潜水,充分践行了我所信仰的“life is about possibilities”体验式人生。越了解自己,就越不会为常人眼中的好而心动,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总要看过山顶的光才知道留盏灯的温暖。渐渐意识到生命在于交流,快乐来自分享,于是乎后在2013年就和几个外籍朋友一起成立了自己的NGO,收留了19个来自临沧西盟地区的孤儿,每个学期周末都给他们上课,每年都会有夏令营活动,一直到现在并且也会将这些事情一直做下去,想让他们在失去父爱母爱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来自我们这些普通陌生人的关怀。在帮助这些孩子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,同样也感受到了自己之于他们,是被大大的需要很想念的,很充实也很满足。让我想起丘吉尔那句一直影响我的话:“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,but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.”
世界曾向你打开过,但如果你不去不断冲撞边界,生活终究会收敛到柴米油盐,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在二十岁的年纪冒过险。一场修行,野心,能力,对风险的承担,最终都会找到一个平衡点。In the end,we are our choices.再多的possibilities,也不如能抓在手中的决定。
如今在新航道,找到了自己回程的轨道。和学生分享世界,和同事谈笑风生,和父母也是一碗汤的距离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冷暖自知,我想这就是幸福吧。